7月19日,记者在漳平市南洋镇、双洋镇等茶产区采访时了解到,目前漳平茶产区的春茶、夏茶制茶,茶树修剪等工作已基本结束,也完成了浓香型漳平水仙茶审评茶样的送评工作。茶农们已经进入一年中难得的“空闲”时光,期待着国庆节左右暑茶的好收成。
为进一步拓展漳平水仙茶市场,今年开始,漳平市茶叶协会在清香型漳平水仙茶的基础上增创了“浓香型漳平水仙茶”品牌加以推广,同时在“水仙王子、水仙公主”原包装的基础上改进使用充氮保鲜的新包装,以保证茶叶品质的稳定性。
漳平水仙茶的发展是我市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按照将茶产业打造成承载生态美、百姓富、助脱贫的绿色生态产业目标,围绕建设生态、质量、品牌、市场等要素,发展具有我市特色的茶叶产业,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人居环境、生态治理、产业振兴,实现茶叶增产、企业增效和茶农增收。目前,茶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种茶、制茶、售茶成为了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全市形成六大类茶产品生产格局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0年全市茶叶总面积19.57万亩,产量2.43万吨,毛茶产值18.5亿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40.0亿元。目前,全市拥有1033家茶叶企业,全市茶产业从业人员(含种植、加工、销售)近20万人,30个村成为我市“一村一品”茶叶专业村。
“我市茶叶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是我省三大野生茶分布基地之一。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漳平水仙茶饼、武平绿茶、台式乌龙茶、龙岩斜背茶、优质铁观音、保健茶六大类产品生产格局,仿岩茶和红茶也有少量生产。”市经作站站长邱发春告诉记者,年产量排在首位的漳平水仙茶饼2020年产量达5000余吨;排在第二的台式乌龙茶主要以被称为“大陆阿里山”的漳平市永福镇为主,目前集中了28家台商,年产量4000余吨;排在第三的铁观音分布在全市7个县(市、区),年产量达3000余吨;另外,武平绿茶以炒绿产品为主,近几年开发出扁形、卷曲形、珠形等特种绿茶产品,年产量达2880余吨;而龙岩斜背茶主产于新罗区江山镇老寨新寨村,年产量仅40吨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以福建好日子、龙岩天马茗茶两家企业为代表的保健茶,利用茶叶副产品茶片、茶末及山区野生鱼腥草、藤茶等,或用人工种植的植物荷叶、生姜等原料,通过近年来的技术对接,设备改造与引进,美化产品包装,加强多渠道营销等措施,已闯出了一条日渐发展的路子,年产值已超亿元。
推广茶叶绿色生产技术模式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业强则百业强。为推动茶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市在出台八个方面扶持茶产业发展措施基础上,出台《进一步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大力推广茶叶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深入实施农药减量化行动,仅去年就在全市建立相对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不用化学农药茶叶绿色生产示范基地22个、不用化学农药绿色茶园2.97万亩;完成生态茶园建设面积13.97万亩,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70.83%。
为将茶产业发展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相结合,我市通过采取幼龄茶园套种绿肥,梯壁种草,茶园道路两旁、沟边和山顶种树,加强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大力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持续维持茶园生态平衡。生态茶园也为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茶叶产业发展、美化生态、带富群众的目的。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制定先进、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一步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从2018年开始,全面推行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可追溯机制,要求茶业企业(含家庭农场)在“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注册,严格执行茶叶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制度,实行“一品一码”销售产品,实现源头赋码、标识销售、全过程追溯。此外,我市积极推动台式乌龙茶相关标准的共同制定,《台式乌龙茶》和《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通过专家评审,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
加强茶叶品牌打造
为扩大我市茶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我市积极加强茶叶品牌打造,2020年以来,在特色茶产业主产区举办了漳平水仙茶、台式乌龙茶、武平绿茶等多场“红古田”杯茶王赛,组织开展了茶文化节、旅游节等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提高了茶企、茶农采制加工水平和产品品质,促进我市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总结,我市各大品类茶区目前形成了产区评茶、发达地区及不产茶地区销茶的共识。”市经作站高级农艺师廖桂明告诉记者,在茶叶质量评比上,我市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名优茶评比大奖,“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武平绿茶”等多次参加北京、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海峡两岸茶博会,获得多个金奖,得到国内外茶叶市场的认可,大大提高了我市茶叶的知名度。
同时,我市积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观光茶园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现有茶旅融合点36个,累计投资超过6.5亿元,经营收入达到11亿元。以漳平永福高山樱花茶园、漳平九鹏溪、官田岳山生态茶园、上杭步云蛟潭茶园、永定金丰茶园、武平松花寨茶园等为代表的茶叶生态旅游正蓬勃发展,游客在茶区体验采茶、制茶、学习茶艺茶道等。
值得一提的是,漳平市茶叶协会2014年以来,对漳平水仙茶进行“统一收样——统一评审——统一包装——统一指导价——统一进行市场监督反馈与管理”的“五统一”,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做法在我市乃至外地其他茶区被广泛借鉴。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