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我们共同参观了武夷山秀美而壮丽的风光,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武夷山的特产——茶叶的鉴别方法吧!
大红袍的历史传说
大红袍的历史传说有很多,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明代有一位上京赶考的举人在路过武夷山时,突发疾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一位来自武夷山天心岩天心寺的老僧取出来摘自寺旁岩石上的茶叶泡给举人喝,喝过之后腹痛消失,不药而愈。
后来举人中了状元,为了感谢老僧,专程到武夷山答谢。听老僧说此茶可治百病,便请求采制一盒进贡给皇上。第二天清晨,寺庙开始烧香点烛、鸣钟击鼓,召来寺内和尚,向九龙窠出发。众人在茶树下焚香烧拜之后,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便采下芽叶,精心制作后装入锡盒中,让状元带着茶叶进京,恰巧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能起身,状元便将茶献给了皇后服下,果然饮过茶之后,病痛即好。
皇帝大悦,并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回到武夷山代表皇帝去封赏。状元回到武夷山后,就随同众人来到九龙窠,命一当地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帝赐的大红袍披在了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到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原仅有三棵母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利用母株无性繁殖出另外三棵,所以目前有六棵母株)的芽叶在阳光照射下闪着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给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作“大红袍”。从此,当地的大红袍成了年年进贡的贡茶。
武夷肉桂
采收地点:以武夷山茶区为主产区。
采摘时间:.一般武夷肉桂在每年4月中旬茶芽萌发,5月上旬开采,通常每年只采一季,以春茶为主。
采摘标准:选择晴天采茶,待新梢长到驻芽顶叶中开面时,采摘二三叶,俗称“开面采”。不同地形、不同级别的新叶,应采取不同的技术和措施进行采摘。
制作工艺:包括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
香茗品质:外形匀整紧实,味甘泽而香馥郁,无绿茶之苦,无红茶之涩,性平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闽北水仙
采收地点:以福建省的建瓯、建阳两市为主。
采摘时间:采摘时间分四次采摘,春茶、重茶、秋茶和露茶,每季相隔约50天。
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播青、杀青、揉捻、初烘、包揉、足火等多道工序。
香茗品质:条索紧结沉重,色泽温润鲜嫩,香气浓郁悠长,味道醇厚,叶肉肥壮,汤色清澈橙黃,叶底厚软。
铁罗汉
采收地点:福建省武夷山。
采摘时间:采摘在每年的春季进行。
制作工艺:经过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拣簸、摊涼、拣剔、复焙、再拣簸、补火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香茗品质:外形条索紧结,色泽鲜润,叶片红绿相间,冲泡汤色橙亮,香气持久馥郁。
白鸡冠
采收地点:福建省武夷山。
采摘时间:一年可采摘三季,在晴天采摘。
制作工艺:包括凉青、晒青、摇青、炒青、揉捻、包揉、烘焙、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等工艺。
香茗品质:外形芽叶软薄,卷曲成条,形似鸡冠,色泽黃褐,有兰花的清香,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匀。
正山小种
采收地点:以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为主。
采摘时间:一般在清明至谷雨之间。
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
香茗品质:条索紧结匀齐,色泽乌润,内质香气芬芳,汤色红亮,滋味醇厚,香气悠长。
后续我们还会在这里发布更多和茶文化有关的文章
点点关注不迷路!点赞、留言、转发!这些都是对我们的支持!
元代御茶园——武夷山特色茶叶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