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主体+龙头带动”强抓规模发展
一是政策推动。印发《关于加快长清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振兴长清茶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编制完善长清寿茶产业振兴规划,强化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绿色茶叶原料生产和名优茶加工。二是区域联动。以村为主体,先后成立马套、界首米面山、坡里庄龙居等10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农基地“专家培训、鲜叶收购、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盈利分配”一条龙经营模式,架起“农户一合作社—市场”的便捷通道。三是龙头带动。培育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南湖玉露泉城茶博园、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以“泉城”为核心商标的特色茶叶品牌,完善4条自动化生产线,带动就业10000余人,年人均增收8000元。
以“资源禀赋+科技育茶”紧抓品质提升
一是搭建合作平台。成立长清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10余家科研院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技术研发、智力引进、技术成果转移及产业化合作,承担“济南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振兴专项”等10余项创新推广项目。二是注重科技服务。组建长清寿茶产业科技创新团队,聘请20余名专家教授,孕育出“小米汤、板栗香、叶片厚、耐冲泡”的优良长清茶,干茶涵盖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及代用茶5大类,并在无性系茶苗移栽、水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政府指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层次科技培训体系,构建“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三是建立示范园区。打造圣虎山生态茶园、南湖玉露泉城茶博园、立泰山灵岩茶生态园等3处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马套将军山茶园、圣虎山九省御道茶园等高标准茶园5个。目前,长清茶园全部通过绿色认证。
以“彰显特色+品牌矩阵”狠抓品牌建设
一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委托山东大学广告研究中心制定长清茶品牌战略规划,统筹谋划品牌整体定位、形象策划与设计、品牌包装、传播设计等内容,将长清茶塑造为我国高纬度茶代表,列入济南市区域公用品牌创建项目。2019年5月,长清茶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启用。二是开展产品品牌培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对茶叶全部实现加工全过程自动化控制、流水线作业、清洁化生产,逐步叫响“泉城”“灵岩”“立泰山”“南湖玉露”“圣虎山”“将军山”等系列优质茶叶品牌。长清茶2012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7年取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2019年获得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2020年获得第14届全国食品博览会“泉鼎奖”金奖。三是拓宽品牌销售渠道。组织品牌茶企积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形成直营店销售、代理商、专柜、网络销售、定制等多种营销模式。打造“泉城茶叶店”“马套将军山”等电商网店,构建“名店与名牌结合、展示与销售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宣传与推介结合”的新型茶叶营销格局。
以“文化传承+产业赋能”实抓茶旅融合
一是深挖茶叶文化。以长清区茶文化为蓝本,与灵岩寺禅文化紧密融合,弘扬茶叶地域文化、制作文化、饮食文化,倾力打造“禅茶合一”的休闲观光园区,推进文旅茶融合。建设1800平方米长清茶文化博物馆,是北方最大茶文化博物馆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高纬度茶博物馆。二是建设茶旅园区。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种植条件,以“绿色、生态、低碳、循环、高效”为理念,构建集茶叶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趣味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2021年4月,济南泉城茶博园被授予济南市首批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等制茶品茶过程,感受非遗技艺的文化传奇。三是打造融合样板。该区万德街道马套村以茶产业为平台,以农耕文化为纽带,将“文农旅商”有机结合,按照“一个中心,四大区域”(游客服务中心,民宿体验区、水库游玩区、茶文化农耕体验区、古槐路体验区)的架构倾心打造“茶马风情”特色乡村游,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首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2021年上半年,马套村累计接待游客26万人次,收入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