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艾草、包粽子、赛龙舟
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习俗然而,在淮北南山村
还有一个流传许久的习俗
▼
喝南山端午茶
在端午节清晨将采摘的叶片
经过剪切、水淘、蒸熟、翻炒而成南山村位于杜集区矿山集街道最东部
距离市区约10公里
人口4000多人
80岁以上老人近百名
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对南山的村民来说
用烧开的井水泡上一杯南山端午茶
伴着清新的茶香
吃上自家包的糯米粽
真是再惬意不过了今年的端午节较往年有些特殊
考虑天气预报有雨
南山村村民石靖忠与万玉林
决定将采茶时间提前
6月12日清晨4点半
他们便背着筐上山了76岁的石靖忠打小跟着父辈上山采茶
在他的记忆中,这一天清晨采茶成为了习惯
在南山深处采摘
经常是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而且端午节这天的叶片最新鲜、药效最佳
过了这一天部分植物的毒性发出来后就不能食用南山茶的叶片究竟为何物
踏着碎石坡路
石靖忠二人越走越靠近山脚
最后在一片地生绿植里俯身寻找着
“这个叫远志,制成茶叶夏天喝清凉去火,熬着喝半两为一副止咳化痰……这个是沙参,它的根部可以治肺气肿……这个叫透骨草,可以治风湿腰腿疼……”石靖忠告诉记者,南山茶的取材实际是野生中草药的茎叶,剩下的根部适合秋季药用。
南山、北山仅一山之隔,两边的日照时长、温度、湿度等差距较明显,南山的阴凉为一些中草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相传,三国时期,华佗来到南山,手把手教授当地村民识别中草药及熬制方法等,普及茎叶、根须不用部位的药用价值。在东南山窝里的抱元洞西洞里,一直供奉着华佗。山上的荆棘较多,从草丛中走过被扎到是常事。在清晨的两三个小时内,穿梭于大山深处,采摘到的茶量有限。经过一番跋涉,他们二人在抱元洞附近的石头缝里,找到六七棵石珠子(当地俗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石靖忠告诉记者,因为生长环境的特殊,石珠子金贵得很,其制出的茶叶要是能单产,每斤价格约1000元。他还曾听老辈人说,这附近还有一味中药,用其叶泡出来的茶水,可以将熟猪肉融化,但到底叫啥名、长啥样,已无人知晓。
端午茶分红茶和绿茶。有些叶片泡出来的是红褐色,如老和尚耳朵、王爪子、丹参、枣树叶等;有些则是淡绿色,如远志、柴胡、石柱等。无论哪种茶,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又带有中草药的药性,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等疗效。上午7时,拎着满满的一口袋“收获”到家后,这采茶的第一道工序才算结束。接下来,还要将剪切配好的叶片用水冲洗干净,放入锅中蒸,等叶片变色后,取出晾干,然后倒入地锅,不停地翻炒,直到水汽全部蒸发。完全炒干的茶叶可以存放很久。用石靖忠的话说,每一片茶叶都经历了“千锤百炼”,都离不开老百姓的勤劳和智慧。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的民俗,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在南山,淮北境域这个不大的山村里,“喝端午茶”的概念早已从喝茶吃粽过端午,潜移默化地成为当地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新时代相城文化。
2013年,南山村端午茶成功入选我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7月,南山村端午茶在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巧艺珍品皖北四市联展中,获评优秀奖。
……
“喝茶喽!”随着一声吆喝
在居民区附近的一处凉亭里
老人们抿上一口茶
满嘴清香,目明心怡
长寿南山的美誉意在于此你喝过这种“端午茶”吗
想不想尝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