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茶叶商城物联网行业平台现全面招商,热烈欢迎!0510-88602202
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 实现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添加时间:2021-05-30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60
  在这充满激情迎接建党百年华诞的红五月,茶香四溢,生机盎然,国际茶日,香飘世界。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和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在“大疫之年”稍作休整之后又焕发青春活力隆重启幕。本届论坛聚焦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聚焦以新理念引领新征程、在新阶段构建新格局,聚焦乡村振兴惠民富民、国人健康幸福安康,议题重大,意义深远,标志着中国茶界勇毅前行的自信和坚韧,是一次中国茶产业固本铸魂、创新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盛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向与会代表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崇高敬意!

2020年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一个关乎生命更关乎着生机的新冠肺炎“大疫之年”,对中国及其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每个人的人生与事业带来新的挑战,让我们有时间来审视自我,反思过往,审时度势,决胜未来。

茶事亦然。回首120年来中国茶事发展的跌宕起伏,天翻地覆,使人感慨万分。自1840年因茶而起的鸦片战争失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9年间,政府腐败,战乱不断,使泱泱大国由强而弱,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弱国,茶叶也由繁荣而衰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星火燎原,波澜壮阔,在中国大地上,我们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中国从此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尤其是2020年“大疫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经济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二十大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大国,创造了14亿人口大国脱贫致富达小康的历史性和世界性奇迹,风景中国独好。这一年,中国茶产业表现出了坚强的发展定力与韧劲,全国上下同心同德,线上线下亮点纷呈,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内销量、内销额、出口额、出口均价等持续攀升,再创历史新高,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助力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发展战略,明确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指导原则和路径选择。对于中国茶产业来说,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茶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十分重大,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和新起点。今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福建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我认为,这是指引中国茶业实现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茶经”。中国茶人一定要用心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这篇大文章,切实担负起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开创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担当,充分发挥茶和茶文化在全面小康、国民身心大健康和人民幸福安康中的重大作用。

下面讲两点意见,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开创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机遇与使命

当下,开创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欣逢“国运盛茶运兴”盛世兴茶的大好机遇,面临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肩负着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产业、创新茶科技,促进茶文明交流互鉴、茶饮世界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担当。

其一,经过建国70多年来的振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洗礼蝶变,中国已成为世界产茶大国、世界茶消费大国和世界茶文化大国,奠定了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茶和茶文化已经蝶变演化出一片万紫千红的茶春天、茶世界。但与世界茶业强国相比较,中国茶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的尴尬局面和低小散弱的现实问题。面临破解大国小农瓶颈,丰富产业链供应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全面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话语权和竞争力等方面的问题,再创茶业强国辉煌仍任重道远。

其二,当今中国发展的航船驶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品质消费、健康追求、多元需求、个性需求、美好生活需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及其破解中国“三农”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智慧发展、现代发展、统筹发展和效益发展的主旋律。

其三,第74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以此赞美茶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的价值,致敬茶对脱贫减灾、人类健康、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这是中国千年事茶的智慧结晶,也是世界对茶文明的高度认同,更是对中国茶和茶文化的更高期待。“国际茶日”,世界行动,将有力提升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国际视野和世界价值,深化“一带一路”各国茶和茶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全球茶产业的双循环发展,共同造福世界茶人的快乐安康。“国际茶日”亦是“中国茶日”,更是中国茶人的使命担当,中国茶人应以此为契机,立足中国,放眼全球,茶为国饮,香飘世界,致力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茶和茶文化全方位、高品质、多元化、广渠道地走进世界。

其四,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现代茶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茶界的重大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茶产业已经成为民生大产业、百姓致富宝。2020年,中国茶产区遍布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近千个县(市、区),茶园总面积4747.69万亩,全国茶叶产量298.60万吨,总产值2626.58亿元,国内销售量220.16万吨,年人均茶消费量1.2千克,茶消费人群近5亿,出口量34.88万吨,出口总额20.38亿美元。涌现了浙江安吉、福建安溪、湖南安化的“三安”经验,以及全国茶区一大批脱贫致富达小康和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实践证明,发展茶产业不仅是精准脱贫致富达小康的支柱产业,更是乡村振兴富裕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柱产业。当前,茶业供给侧与需求侧问题仍然很多,改革发展重任在肩,主要问题有:一是茶叶产能持续增大,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凸显;二是就茶论茶发展粗放,茶资源深化研发利用不足,产业链供给链短缺,生产成本攀升,竞争优势弱化;三是区域品牌、集群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总体建设水平不高,与日益增长的品质多元需求矛盾突出;四是科技人才、科技转化跟不上发展需要,业态融合发展形式单一;五是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不足,可持续发展力不强等等。面对问题导向,致力茶业变革创新,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和茶业现代化水平,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不懈努力,勇毅前行。

其五,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严峻挑战,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带来重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值得中国茶人深思与智变。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变革,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反思才能促变,变革才有未来。变,重要的是壮大“心”的力量,既有权衡大势、机敏识变的灵气,又有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硬气,好时防止变坏,坏时促进变好。变革要靠奋斗。俗话说得好,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中国茶人要致力理念之变、云(科技)之变、链(全产业链)之变、茶品之变、茶人之变……顺应时势,智慧蝶变,用变革来书写肩负的使命答案,用奋斗去实现新阶段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育先机,开新局,让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开辟出一片全面小康、国民身心大健康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新天地。

二、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分为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个部分。中国特色包含茶和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资源禀赋、地域特征、民风民俗、工艺特色,以及大国小农、大国小康、大国健康、大国创新等诸多内涵;中国特色是文化自信和持续发展的风采。现代茶产业包括国际视野、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现代科技,彰显智慧化、机械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全产业链等先进生产经营方式以及科学管理、科技转化、人才支撑、协同协调、现代营销等现代特征。高质量发展讲究质量效益、品质品位、诚信匠心、安全健康、多元供给、美好生活需要和竞争市场、创造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展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创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精神。中国茶人要肩负起盛世兴茶开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以“国际茶日”为新起点,立足中国特色、世界眼光、大国气度,崇尚创新,注重协调,饱含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科学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推动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创茶业强国辉煌。

1.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确立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观。

实现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茶文化引领和茶科技支撑,用强健的茶文化茶科技两只翅膀推动现代茶产业的高质量腾飞,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是一个有机整体,辩证统一。科学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以新发展理念指引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务必确立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观。

确立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就要在坚持立足茶叶、精益求精做好六大茶品类的基础上,跳出茶叶做产业,跨越地域壮产业,穿越传统富业态,顺应时势创产业,变革创新强产业,文化引领兴产业,科技强链健产业,市场竞争旺产业,补链富链强链链链成环,链强业兴乘风破浪,深化茶资源全产业链开发利用,实现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农业经典产业中,唯有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无论从茶籽种苗、地域文化、茶园生态,还是制作工艺、人才工匠、茶品品类、业态发展等具有世界特色优势;唯有茶文化、茶资源、茶传统、茶生活、茶传播在历史渊源、丰厚底蕴、穿越历史、跨越国界、融入人民生活、融进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等具有独特人文优势;唯有茶和茶文化富有融喝茶、饮料茶、食茶、用茶、玩茶、事茶等于一体的“六茶”共舞、三产交融、跨界拓展、全价利用等具有创新发展的产业潜力优势。顺应时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必然呼唤着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跳出所以超越,跨界所以跨越,变革所以创新,顺应所以突破,统筹所以腾飞,促进茶界团结合作和跨界跨学科的协同协作,推动茶产业从单向度跨向高维度,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升级,激发创造活力,激活更强动力,创新创造市场,营造茶业全产业链健康发展的斑斓多彩。

2.构建又强又美、优势互补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悠久的产茶历史、丰厚的茶文化底蕴,坚实的茶科技基础,使中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具有地域的广博性、资源的广谱性、品类的丰富性、文化的独特性,承担着全面小康、国民身心大健康和人民幸福安康的使命担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茶园面积,最丰富的茶品类茶资源,最多的茶叶从业者和爱茶人士。新时代新阶段,品质健康消费多元多样,低小散弱茶业现状难以为继,“立顿”模式不合水土,务必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茶业,美在生态,根在文化,强在科技,兴在产业,福在民生。借鉴“三安”经验,梳理各地实践,遵循新发展理念,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用心营造又强又美、优势互补,既慕强而大、又爱小而美的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正逢其时。一是培育壮大以新型龙头企业为支柱的现代茶产业集群。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党的“三农优先”、“乡村振兴”、“土地三权分置”、“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和制度优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动、茶人主业、社会参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彰显资本、技术、品牌、市场、文化功能,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和线上线下共融共享等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构建“六链合环”(利益链、文化链、科技链、协同链、供应链、产业链)全产业链发展命运共同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茶产业的相衔接,唱响品牌,提升品质,丰富品类,竞争市场,扩大规模,降本增效,驱动茶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慧化、协同化国际国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致力乡村振兴百姓富裕,造就一批既有国际范又有中国风的现代茶企业集群。二是因地域、文化、特色、风俗制宜,打造一大批小而美、精而特的特色茶文化小微企业群。千年的传承创新,独特的地域环境,厚实的文化底蕴,造就了风韵千姿风格百态的优质茶文化资源群落。要精心谋划,用绣花功夫,激扬文化创造活力,依靠茶文化传承人、创业者、爱好者,营造平安和美、品味高尚、特色鲜明、个性张扬,散发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乡韵茶邦,如茶庄园、茶家乐、体验馆、养生茶家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多元需要。